“人人健康義診側記:夢想讓每個村都有一個好郎中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07-03
 杏彩注册杏彩注册中國網訊 “那個拿著相機的藏族男生翻譯得很好,可以找他過來幫忙翻譯下嗎?”8月10日,援助發展基金會“人人健康”義診系列之2023年院士、醫療專家進藏義診活動在拉薩市城關區、堆龍德慶區、達孜區、林周縣等地正式開診。由於聞訊前來的患者人數較多,中國網記者在拉薩市城關區人民醫院、阜康醫院兩處義診點採訪報道的同時,也成為協助區外醫療專家與患者溝通的翻譯志願者。  上午十時,拉薩市城關

  杏彩注册杏彩注册中國網訊 “那個拿著相機的藏族男生翻譯得很好,可以找他過來幫忙翻譯下嗎?”8月10日,援助發展基金會“人人健康”義診系列之2023年院士、醫療專家進藏義診活動在拉薩市城關區、堆龍德慶區、達孜區、林周縣等地正式開診。由於聞訊前來的患者人數較多,中國網記者在拉薩市城關區人民醫院、阜康醫院兩處義診點採訪報道的同時,也成為協助區外醫療專家與患者溝通的翻譯志願者。

  上午十時,拉薩市城關區人民醫院外已排起了長隊,聞訊趕來的附近社區的居民在分診臺前詳細詢問著這次義診專家的情況,想要能夠及早讓專家為自己診斷病情。

  65歲的德慶卓嘎是日喀則市南木林縣人,現居住在拉薩市魯固社區。“居委會發通知説今天有專家義診,我一大早就過來了,之前在拉薩的醫院看過,醫生説我心跳比較緩慢,早上起來時嘴唇和舌頭都很難受,一直沒有緩解,很是擔心。”由於高原缺氧、高寒,加之重油重鹽的飲食習慣,像德慶卓嘎一樣的慢性病患者有很多,義診專家的到來深受當地居民的認可和歡迎。

  “義診專家是北京來的院士,掛號是免費的,您不必擔心費用很貴。”在阜康醫院的分診臺前,分診護士正耐心向患者介紹著此次義診的情況。來這裡挂義診號的患者很多是前來看病時才知道有義診活動,以前在拉薩不太可能接觸到的院士級別的醫生,今天帶著最先進的臨床經驗來到了這裡。

  來自拉薩的蘭卡夫婦,帶著6歲的兒子前來進行心臟篩查。“孩子他沒有什麼不舒服的,今天看到有專家來義診,就想帶著他來看看心臟,會不會有一些缺陷或者其他毛病。”先天性心臟病是新生兒最常見的心臟病,受高原缺氧等地理氣候條件影響,加之長期以來由於醫療資源不足和孕檢意識不強等原因,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在當地政府部門和一批批援藏醫生、愛心基金會、義診團隊的長期努力下,群眾的醫療觀念正不斷改變,逐漸從“被動看病”變為“主動檢查”。

  “聽説仝院士來了,我們都想看一看。”在上午的義診活動接近尾聲時,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主任仝小林的診室前還排著長長的患者隊伍。在兩個小時的義診時間裏,仝院士共接待了31名患者,其中年齡最大的72歲,最小的3歲。面對每一位患者,仝院士都認真細緻地把脈,耐心細緻地問診,還時不時地向在旁邊協助的當地醫生傳授經驗。

  “由於地處高原,高寒、缺氧,很容易造成高粘血症、高凝血症、高血壓等情況,加之飲食習慣,代謝性的疾病容易發生。”仝院士向記者介紹著今天患者的情況。“高原一到冬天風、寒都比較重,要避免受到風、寒、濕的侵擾,要注意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等處的保暖。另外可以服用一些溫陽藥物、藥酒,這樣能夠及時驅散風寒,避免形成風寒沉積。”

  近年來,中國傳統醫學的熱度不斷升溫,包括藏醫在內的中華醫藥也受到更多患者的青睞,中醫來到青藏高原對藏醫有哪些幫助呢?仝小林院士認為,從治病的角度來説中醫和藏醫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在活血化瘀促進代謝等方面,藏醫的方法是很獨特且有效的,這些在中醫中也是存在且不矛盾的。在當代中醫和藏醫的診療過程中,有些檢查設備可能還需要借助西醫,所以中西醫結合、藏西醫結合都是很好的一個模式,特別適合於高原科研,有利於藏醫學的發展進步。

  在仝小林院士診室旁邊,是來自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徐亞偉教授的診室。作為上海市的醫療專家,徐亞偉教授長期關注醫療事業發展,十多年來多次來到開展各類醫療公益活動。

  “這是我第一次來拉薩參加義診,之前關注的重點主要是日喀則地區,這些年來我已經送了7個‘葫蘆娃’上去了。”徐亞偉教授口中的“葫蘆娃”,其實是他自己最親切的愛徒們。從2017年7月開始,在上海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精神指導下,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與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簽訂了合作建設“(西部)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的協議,採取“以院包科”形式,連續派出心內科醫療骨幹,支援建設。“去日喀則的7個醫生中,職稱最高的是正高博導,其餘全部是副高以上博士,他們到那裏不是為了功名,而是實實在在想為當地做一些事情。”

  一邊是患者問診,一邊是幫助護士完成患者的儀器檢查,兩個小時的時間裏,是徐亞偉教授不斷在兩個診室間的來回穿梭。

  援助發展基金會由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讚和阿沛阿旺晉美倡議創建,現由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任理事長。“人人健康”公益項目,由援助發展基金會發起並實施,在義診現場,記者從專家身上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心聚力的力量。

  “在我們中醫裏,是非常講究‘師傳’的,這次仝小林院士來義診,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指導。”阜康醫院中醫科副主任楊秀雲拍下了仝院士為不同患者開出的每一張處方,作為自己學習鑽研的材料。在區外讀書,暑期回到拉薩實習的巴桑德吉緊緊跟在徐亞偉教授身旁,盡可能多地向專家學習。

  來自北京水利醫院急診內科的陳欣醫生是第一次來到,雖然對的情況不熟悉,但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行動為的患者減輕病痛。“如果問援藏精神是什麼,我所理解是三句話:‘缺氧不缺精神’‘不怕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十多年幫助醫療發展的徐亞偉教授這這樣説道救死扶傷彰顯醫者仁心,薪火相傳彰顯援藏力量,正是通過這樣一代一代的信仰接力,才讓更多人關注、幫助、建設。

  提起這次義診,仝小林院士講道:“來義診除了服務老百姓外,更重要的是醫生的交流,尤其是基層醫生。如果他們的水準能夠不斷提高,一天看百餘位患者是不成問題的。希望我們國家能夠在邊遠地區多培養一些能紮根基層,紮根涉藏地區、邊區、牧區的醫生,把他們真正培養成業務精專、水準高超的大夫,真正做到讓村村都有一個好郎中,這也是我們一直的夢想。”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中醫腫瘤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致力於促進中醫腫瘤學術思想落地生根,宣傳腫瘤行業最新資訊動態,促進中西醫結合理論多維度落地幫扶,發揮中醫藥服務能力。